大将曹彬是由高阳写的历史小说
阿奇小说网
阿奇小说网 短篇文学 武侠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乡村小说 重生小说 穿越小说 言情小说 架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玄幻小说
小说排行榜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推理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竞技小说 科幻小说 伦理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深宅旧梦 情栬西游 滛情幻影 心畸之夺 情卻双轨 绝地羔羊 四面春风 龙之物语 风韵犹存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将曹彬  作者:高阳 书号:39783  时间:2017/9/8  字数:18816 
上一章   第06节    下一章 ( → )
  因为受了吕余庆的教,原来就极重军纪的曹彬,更加了几分警惕,深恐这一次采办军需,变成扰民;所以特地告诫了转运使,银货割之际,丝毫不准扣克留难。同时听说吕余庆本人清慎廉明,但秉长厚,不免为胥吏所欺;深怕征工制油坛应发的工价,由江陵府转发,或者为人中,因而决定自己派出人去,一面指导制作,一面计件给酬。

  随军转运使所属的官兵,既要采办,又要照料先遣部队上民船到巴东,还要出人来催调军粮,每个人都恨不得长了三头六臂才能应付得了,曹彬看看无法,只好把自己帐下供奔走的小校也派了出去。

  制油坛的作场,一共有六处,都在城内。曹彬却只派得出五个人,正在踌躇之际,他贴身的一名卫士自告备勇:“都监,你老若信得过,便派我去。”

  这名卫士才十九岁,是曹彬的家乡真定人,名叫张惠龙,生得雄壮而朴实,只不善于跟人打交道;因而曹彬问道:“那里都是些老婆子,小姑娘,叽叽喳喳,吵个不了,你能应付得下吗?”

  张惠龙有个死不服输的脾气;曹彬的一番实话,对他就变成将“应付得下!”他斩钉截铁地说:“这点事应付不下,还打什么仗?”

  “好!”曹彬点点头:“让你到外面去历练历练也好。”

  于是张惠龙到库房领了待发的工资,由江陵府户曹参军所派的胥吏陪着,来到作场;在路上已了解了情况,作场是在一个姓吴的乡约家里,约有三十多个妇女,大半是志愿来应征的;此外还有五十多家,因为家里乏人照顾,领了材料回家去做,做好来缴,随即给酬,一点都不麻烦。

  本来就不是件麻烦的事!张惠龙这样想着,欣欣然到了吴家,一踏进厅堂,只见老老少少,三十多双眼睛,一齐盯着张惠龙。他出生以来,从没有给这么多人注视过,更没有给这么多女人打量过,心里顿时着慌了。

  他越是腼腆,越是有人起哄;刚跟吴乡约见过礼,便有个中年妇人大声嚷道:“这油坛可怎么做呀?”

  “这位年轻官长,做个样子我们看!”另一个提议。

  “对,对!从不曾做过,要先做来看看!”

  大家纷纷附和,张惠龙非示范不可了。这原也是他责无旁贷的事,便舞一舞双手,把糟糟的声音了下去;那吴乡约很照应他,这时已抬了一张白大桌过来,上面放着制作油坛的材料,好等他动手。

  张惠龙定一定神,把要说的话,要做的动作,略略打一个腹稿。然后拿起一个鸡蛋:“做油坛不难,只是要细心。”他指着鸡蛋尖的那头说:“先在这里开个,把蛋黄挖出来,蛋白留在里面再灌上油,用棉纸封口,摆到坛子里。这是第一步,大家听明白了没有?”

  “听明白了。”

  “现在看我做个样子!”

  那一段话简单扼要,说得很好;做起来却不甚顺利——他把蛋朝桌上一磕,第一下磕得太轻,连条裂痕都没有,第二下却得又磕重了,裂痕直贯到底,等一提上手,只听“卜”地一声,顿时手黄白淋漓。

  堂大笑,笑得张惠龙窘不堪言,不知如何下场?

  依然是吴乡约替他解的围。怕他恼羞成怒,连忙向大家摇手使眼色,不要再笑;接着喊道:“青儿,你来做个样子给大家看!”

  于是站出来一个十七八岁的绿衣女郎,掠一掠鬓发含羞一笑,袅袅娜娜地走到张惠龙旁边,看了他一眼,随即把视线避了开去,同时收敛笑容,放出矜持的神色。

  “官长!”吴乡约为他介绍:“这是我女儿青儿。做油坛的法子,她也是刚学会。有不对的地方,请你指点。”

  张惠龙不会说客气话,涨红了脸,行个军礼退到一旁,让出位置来给青儿。

  她也当仁不让,走到桌边,一言不发,便即动手;手法相当熟练,但按步就班,程序极其清楚。等做好一个,往桌上一放;有意无意地看了张惠龙一眼,然后低着头很快地回到她原来的坐处。

  “这一下,大家总该会做了!”吴乡约高声说道:“请大家来领料!愿意拿回家去做的也可以;不过千万不能马虎。军用之物,当不得儿戏。”

  三十多个人,倒有一大半愿意领料回家去做;还剩下七、八个人,都是与青几年纪相仿的姑娘,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地,把制油坛当作消遣。江陵府的胥吏,看看无事,作别自去;吴乡约要照料一切,不能来陪张惠龙,把他一个人安置在客座上,守着他的几十贯钱,这就算监工了。

  那自然是件极无聊的事,但张惠龙自觉职责就是如此,一步不敢离开,正襟危坐,双眼尽看着那些女郎——她们也在看他,指指点点,低声笑语;他心里地,几次想上去搭话,却又不知说些什么好?终于还是那样坐着。

  到得将中,青儿忽然起身,翩然纤影,消失在屏风后面。张惠龙顿有怅然之感;这一下他的双眼就忙碌了,一会转东一会转西,巴望着青儿的影子再度出现。

  从屏风后面出现的是吴乡约,宣布中午暂且歇工,各自回家吃了饭再来;等那些女郎一走,他走向张惠龙笑道:“官长,没有好东西款待,只有一杯薄酒。请进来吧!”

  “喔!”张惠龙愣了一下,急忙把随身所带的的干粮取了出来:“谢谢,谢谢!我只要一碗热水就行。”

  “咦,哪有这个道理?”

  “是这样。”他平静地说:“我们奉了将令,不准取一草一木。”

  “这与将令什么相干?不过一顿便饭。官长是我家的贵客,客来留饭,天下的规矩。”

  “军营里另有规矩。这——实在谢谢了。”

  吴乡约那里肯听,五代世,军队到处苛扰不已,他见得多了。如今竟说有个军人,连吃顿便饭,都道是将令所不许,那真成了海外奇谈了。

  于是,一个固劝,一个坚辞,纠得不可开到最后,吴乡约只好这样说了:“官长,留你便饭,是我女儿的意思;几样菜也是她亲手料理的。女孩儿家心地窄,若是你不肯赏脸,她会不高兴——不瞒官长说,我这女儿,我惹不起她;看这份上,你就算帮我的忙,勉为其难。”

  说到这话,张惠龙可真为难了。踌躇了好一会,狠一狠心说:“实在是将令严厉——”

  一句话未完,屏风后面大声喊道:“爹!你跟他说那一大些子废话干什么!开口将令,闭口将令,吓得死个把人。好意请他吃饭,倒像是害他。回头他吃军,你又替不得他。这个人难得,算了,算了!”

  这一下把吴乡约得大窘,不住地打躬作揖:“官长,休动气,休动气!我这女儿,从小没娘,说话不知轻重。官长看我的薄面,不跟她一般见识。”

  他愈是这样说,张惠龙愈感抱歉,然唯有报以苦笑。等吴乡约一走,坐在那里,连干粮也懒得吃了;心里非常懊恼,不该向曹都监讨这趟差使,搞得大家没趣。

  “官长!”吴乡约又走了出来,捧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水:“我遵吩咐,只奉敬一碗热水。”

  “多谢,多谢!”张惠龙双手接过碗来,放在桌;喝了一口,只觉得鲜美无比;那里是热水?是一碗撇清了浮油的汤。

  方在诧异,吴乡约抛了个眼色过来;那是警戒的眼色,令人不解!但一瞥之间,望着屏风后面裙幅,立即恍然,此又是青儿的安排,倘或再不领受这番好意,那就只有一个办法,立刻告辞回营,请曹都监另外派人来接替他的工作。

  这一转念间,张惠龙不忍峻拒,解嘲似地答道:“你家的水,与众不同,我从来不曾吃过。”

  他的话刚完,屏风后面“噗哧”一笑,接着便听得裙幅窸窣,步履急促;吴乡约往后看了一眼,响起朗的笑声,也走回后面去了。

  张惠龙一个人在厅上享用那碗纤手亲调的汤;刚才心里的懊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美味在口,美人在心,不知不觉吃完了他自己的那份干粮,一碗汤自更是涓滴无余。

  刚刚吃罢,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厮,端来了洗脸水,接着又是一盏用饯果子点的厚朴汤;吃了午饭的吴乡约走来陪他闲话,问起乡里籍贯,家中有些什么人?张惠龙都照实答了。

  “此番出征,说是从峡路打成都。”吴乡约又问:“可不知那开拔?”

  张惠龙是知道的,只待军需采办齐全,便要拨营;但军机保密,曾有诚令,他不敢,却又说不来掩饰的假话,只得歉意地强笑道:“吴乡约,这话请你体问我!老实说一句,我不便直说。”

  “喔,喔,不要紧,不要紧。”吴乡约反敬他诚实不欺:“原是我不当问。”

  这时回家吃了饭的,又来上工了。青儿也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目不视,而且把脸绷着,仿佛有意不理张惠龙;但到了她女伴身边,却又有说有笑。

  张惠龙看在眼里,心中有股说不出的兴奋还是怅惘的奇异滋味;这股滋味越来越浓,也越来越耐于品尝。视线绕来绕去,只在青儿身上转,有时无意间相遇,倒像撞了个怀似地,慌忙都避了开去,而且也都微微涨红了脸。

  忽然,门口出现了人影,是领了材料去做油坛的那些妇女货;再转眼看时,青儿和她的女伴也已在收拾桌子,准备歇工了——张惠龙抬眼望一望天色,深深讶异;在他的感觉中,只不过一晃眼的功夫,谁知天都快黑了。

  “爹!”青儿娇声向里喊道:“收工了!”

  这是替他在关照,好等吴乡约来帮着收件付酬。张惠龙忽然变得很聪明,马上就懂了她的用意;想用眼色向她表示谢意时,她却惊鸿一闪,转入屏风后面,绿淡的裙幅,似乎一直留在他眼前。

  “慢慢来,慢慢!”吴乡约匆匆走来,向那些妇女,大声说了这一句,转身看着张惠龙:“官长,我点数,你发钱。”

  “嗯,好。”张惠龙这时才想起:“油坛做得合不合格,得要仔细看一看。还得有个人帮忙才好。江陵府的那人怎么不来?”

  “不要紧,不要紧。我找人来。”

  他进去把青儿找了来帮忙。张惠龙冲着她点一点头,根本就没有想到该说话。于是吴乡约作主分配了工作,张惠龙验收,他自己点数,青儿发钱。这一刻,张惠龙倒没有把目光关注着青儿,聚会神地把油坛一个个接过来,仔细检查,合格的放在一边,不合格的放在一边——这数量很少,他依照曹彬待百姓宽厚的指示,不作挑剔,照发工资。

  把一切工作做完,暮色已经很浓了;那些堆积得整整齐齐的油坛,望过去影绰绰地,特别予人以一种丰富充实的感觉,张惠龙对自己的任务颇为满意。

  当然,这要感谢吴乡约,他唱了一个喏,很诚恳地道谢:“多亏吴乡约,不然我一定不得差。”

  “哪里,哪里!都是为国、为官家”

  “还有小娘子!”这是他第一次向青儿说话,拱着手:“谢谢,谢谢!”

  青儿报以羞涩的微笑,也似乎有些不得劲的样子,想找句话说,或者找件事做,于是自己跟自己说道:“该点灯了,我去点。”

  张惠龙目送她的背影消失,转脸过来,正好着她父亲的那种欣慰之中略带诡秘的微笑;他脸皮子薄,不由得有些窘。

  “息一息吧!”吴乡约拉着他坐下,稍稍躇踌了一会说:“长官——”

  “吴乡约!”他打断了他的话说“不要叫我长官行不行?叫我名字好了。”

  “没有这个道理。”

  “我不管道理不道理!只听你叫我长官,我浑身不舒服。”

  “既然如此,我恭敬不如从命了。”吴乡约折衷了一下,只叫他名字:“惠龙,这些东西很累赘,我有个计较,你看使得使不得?”

  “请说。”

  “你把油坛和剩下的钱,都寄放在我这里,我写个字据与你;你今回去好差。”

  “那太好了。”张惠龙大为高兴:“我正愁着不知怎么办?现在好了,明天一早我找车子来装。”

  正说到这里,青儿捧着一枝烛台走了出来。她进去洗过脸,未施脂粉,却天然红齿白;垂着眼,低着眉,长长的睫掩映在摇晃的光晕中,把张惠龙看得傻了。

  “取笔砚来!”

  等青儿取来了笔砚,吴乡约提笔写收据。肚子里的墨水不多,这张字据写得很吃力;他全神贯注在纸上,青儿又专心一志在看父亲写字,这给了张惠龙极好的一个机会,恣意偷看着她,心中一阵阵无端的兴奋,腹之间一阵阵没来由的发涨,又舒服,又难受,是他出生以来从未有过的感觉。

  好不容易,吴乡约写好了那张字据,把它递了给他:“惠龙,你把这张字据收好了,回去跟曹都监差。照我计算,明天再有半天功夫,归你要的一千油坛,便可齐备。装油坛的车子,不必早来,索等到下午,一次装完,既省事又显得差使办得漂亮。如果车子不够,也不要紧,我替你设法。”

  这番话不但设想周到,而且语气亲切,张惠龙听人耳中,暖到心头;口中连连答应,心里在想,这趟平蜀,非得好好打个胜仗,才对得起吴乡约的这番情意。

  “你再坐一坐,我们再谈谈。”

  “喔!”张惠龙看一看黑透了的天色,点点头:“好,好!”这一份略带勉强的心意,偏偏让青儿察觉了,所以等吴乡约刚要开口时,她抢在前面喊了声:“爹!”

  “怎么?”

  “人家将令严厉,归营有时候的,晚了不好!”青儿的话,每一个字都说到了张惠龙心里,顿生一种热血沸腾的知己之感。但正因如此,他拼着受责,也要逗留一会,所以赶紧搭腔:“不要紧,不要紧!我再陪吴乡约谈谈。”

  吴乡约让女儿提醒了。他见得事多,也看出张惠龙是有意如此;说“不要紧”是假的——这一次大军西来,军纪严明,害他受责,于心何安?因而作个送客的手势,很恳切地说道:“青儿的话不错。你快回营吧!明千万早些来,我有话说。”

  “是!是!”张惠龙重重地点着头:“明我一早就来!”说着,向青儿看了一眼,再向吴乡约唱个喏,告辞而去。

  回到军营,跟曹彬报告了工作进度,呈上吴乡约所出的收据;同时提出估计,说明午前,全部任务,都可以完成。那时派车到吴乡约家,把所有的油坛一次装了回来。如果车子不敷分配,他还可以就地设法。

  曹彬于欣慰之外,不免惊异,他只当张惠龙不过一个憨厚诚朴的小伙子;不道遣出去办事,有条有理,十分精明,这倒要另眼相看了。

  这样想着,不由得把眼睛盯住了他,仿佛要从他脸上找出来些什么秘密似地。张惠龙素敬爱曹彬,秉又从不知说假话,所以这时心里发虚,略带忸怩地笑了一下。

  这一笑越发令曹彬奇怪。再仔细看他,眉眼舒展,神情怡悦;嘴是闭着,却闭不住一团笑意,是那种遇到了极大得意之事,却又不便说明的神态。

  于是,曹彬笑着问道:“惠龙,你一天都在吴乡约家?”

  “是!”“是乡约很帮忙是不是?”

  “是!”张惠龙答道:“多亏他们,不然我怕跟都监不了差。”

  “喔!”曹彬突然发现了他话中的一漏,紧接着追问。“‘他们’,除了吴乡约还有谁啊?”

  这一问张惠龙越发情虚,脸都红了。

  “怎么回事?还有谁?”

  “还有,”张惠龙很吃力地说:“还有吴乡约的女儿!”

  “噢!”因为是亲近的侍从,曹彬可以略仪节,想得有趣便放声大笑了。

  那自然使张惠龙不好意思。但既说出口,而且都监似乎颇感兴趣的样子,也就不必再瞒。于是他把青儿对他的微妙的态度,断断续续地都告诉了曹彬。

  这时曹彬的神情又不同了,收敛笑容,很注意地听着;等他说完,只点一点头,别无表示。

  张惠龙相当失望。他意料中曹都监一定会说几句赞美青儿的话,哪知什么话都没有。看样子他是不以为然;这也可想而知的,现在是在行军,入蜀征伐是何等大事,怎么可以把心思花到不相干的地方。

  就这样子,张惠龙替自己浇了一头冷水;但也因此得以把青儿抛开,跟往常一样,头一着枕,便即入梦。

  四更时分,不等起身的号角声,张惠龙习惯就醒了;睁开眼来,第一个念头想到吴乡约的叮嘱:“明千万早些来,我有话说。”是什么话?他心里在问,自己为自己拟了许多答案,却始终想不透,哪一个答案是最可能的。为了急于打破疑团,同时也渴望着看一看青儿,恨不得立刻就动身到吴家;只是想到曹都监的态度,那股劲儿便了个干净。同时想起还有下午派车运油坛的事,要预作安排;这样一半是真的公务在身,一半有意拖延,到吴家时,太阳已经晒上墙头,并且已有人来领装油坛的材料了。

  张惠龙觉得异常歉疚,几乎低着头不敢看吴乡约,更不敢看青儿——虽然未看,她的神态却深印在他脑中;可想而知的,她是冷冷的一脸不高兴。

  吴乡约却并不因为他来迟了不高兴,依然很热心地帮着他照料;等把材料都发了出去,清闲下来,他拉一拉张惠龙说:“来,来!请到里面来坐。”

  里面是一座小四合院,朝南一明两暗三间正屋,左右厢房,围着一个青石板铺成的天井;吴乡约把他带入东厢房,那里生着个火盆,拨一拨白灰,添上几块炭,立刻就觉得室生了。

  “可要吃杯酒,挡挡寒气?”

  “多谢。我从来不吃酒。”张惠龙说:“你自己请!”

  “那我就不客气了。不瞒你说,我有两条命,一条是——酒。”

  “还有一条呢?”

  吴乡约笑笑不答。端着杯酒,坐到火盆旁边,闲闲问道:“惠龙,你府上何处?投军几年了?”

  “我是真定人。十三岁那年,曹都监把我从家乡带出来,在他身边六年了。”

  “曹都监也是真定人?”

  “嗯,是。”张惠龙又说:“我跟曹都监还带些亲。”

  “喔。”吴乡约很注意:“什么亲?”

  “远得很!‘一表三千里’的表侄。”

  “那末,府上还有些什么人?”

  “什么人也没有!就我一个。”

  “也不曾娶亲?”

  问到这一句,张惠龙猛然意会,立刻心跳!继一转念,又觉羞惭;这想到哪里去了?

  “怎么?”吴乡约很认真地催问:“你说实话,不要紧!”

  这话叫人好笑,倒像是疑心自己要说假话!张惠龙在想;看这样子,说了实话,他也不信会疑心自己有所图谋,故意隐瞒。这休教他看轻了自己!

  于是他说:“从小就定下了。”

  此话一出,吴乡约的脸色,就像黄梅天似地,晴不定,看着手里的那杯酒,好半天也不说一句话。

  张惠龙终于看出端倪来了。心里悔恨万分,但是话已说了出去,再也收不回来——就只为说错一句话,把一生之中这个可遇不可求的大好机会,断送得干干净净。

  宾主二人各有难言的抑郁,一个觉得浊醪味薄,一个觉得炉火不温;就这时候,窗外青儿的娇喊,打破了难堪的沉默。

  “爹,你快来嘛!有位长官来了。”

  “谁啊?”吴乡约和张惠龙不约而同地问。

  “我哪知道是谁?”青儿答道:“看起来,这位长官的官不小,有两名卫士跟着。”

  她在说这些话时,张惠龙已经急匆匆奔了出去;一望之下,大出意外,这位长官竟是曹都监。

  按规矩行过礼,曹彬平静地说明来意:“我到各处走了走,要看看油坛做得怎样?”

  原本是来视察。张惠龙正待报告工作情况时,看到吴乡约,便先为他引见。曹彬一向宽厚和易,很客气地跟主人寒暄;吴乡约却有些受宠若惊的模样,手忙脚地牵贵客上坐,同时叫青儿和她的女伴回避。

  “不必,不必!”曹彬摇手阻止:“让她们在这里好了,我正要看她们做活。”

  他不是要看她们制作油坛,是借视察之便,特地绕道来看一看青儿。偏偏青儿也想要看一看这位长官,到底是如何严厉?以致张惠龙连在民家吃一顿饭都不一敢。所以一听曹彬的话,便拉住女伴,重新坐下;手里在做活,眼睛却不断瞟了过来。

  她看曹彬,曹彬也在看她;心里高兴,不由得浮起一团笑意。“你女儿好人才!”他问吴乡约:“还不曾许人家吧?”

  这一句话羞着了青儿,站起来就跑。女伴们笑着拉她;自然拉不住,嘻嘻哈哈地追逐着,一齐拥入屏风后面,不见踪影。

  等过这一阵,吴乡约才能开口:“穷家小户的女子,都监太夸奖了。”

  这话等于未曾回答,曹彬便再问一句:“一点不是夸奖,实在好!想来求亲的人,一定不少?”

  “跟都监说实话,求亲的人,倒是不少,无奈高不成低不就。加以小女要自己来挑——这原是不合理的事;只为拙早亡,不免溺爱,也只好由她,说来教都监见笑。”

  “婚姻终生大事。”曹彬点点头说:“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实是自己拿眼光来挑的好,挑好挑坏;将来怨不着父母。”

  吴乡约也连连点头:“正是这话,正是这话!”

  “不知道令媛可曾挑中了什么人?”

  “这个么——?”吴乡约摇摇头,不接下去了。

  言又止,为了何故?同时又看到张惠龙容颜惨淡,越发奇怪。曹彬心里在想,这一定出了什么意外的变化,吴乡约当着张惠龙的面,不肯细说,倒要想个办法问一问清楚。

  于是他说:“惠龙,你到外面去看一看,跟卫士说,我那匹马要多溜一会儿。”

  “是!”张惠龙实在舍不得走,但命令不能不听。

  走出门外,他把曹彬的嘱咐,转告了卫士——明知是有意遣开他,他依然照命令传达;同时因为未得命令,不便再回原处,只躲在院子里僻静的一角,从窗户里遥遥望去,但见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尤其是吴乡约,笑容面,而且对曹都监十分恭顺。

  谈得告一段落,曹都监随即起身,吴乡约亦步亦趋地在后面相送。张惠龙这时自然不能再站在僻处了;他一心想了解他们谈些什么,却不知如何去探口气?唯有按照军中的礼节,肃然侍立,目目送。

  曹彬站住了脚,毫无表情地说:“等油坛收齐,你立刻回营!”

  “是。”

  “吴乡约如果留你吃午饭,你可以领他的情。”曹彬又加了一句:“这是我的特许。”

  张惠龙还不曾开口,要做东道主的吴乡约反倒一叠连声地称谢,又说:“诸事仰仗都监,我谨遵召命。”

  “多谢,多谢。恭喜,恭喜!”

  张惠龙不知他们打的什么哑谜?越发纳闷。等送走了曹彬,接着便有人来油坛,依然是吴乡约帮着他照料,他到中,诸事妥帖,暂且歇手。

  “只等车子来运了。”吴乡约轻松愉快的声音说:“惠龙,我们先洗洗手,吃了饭再说。”

  望着那累累然叠得老高的油坛,张惠龙觉得仔肩一松,身轻快,由衷地感激吴乡约,便异常诚恳地向他致谢。

  才说了一句,吴乡约就不容他继续,一把拉了他就走,依旧在东厢房里落坐,小厮端来了洗脸水,热茶;略略休息了一会,但见门帘一掀,青儿翩然而入,手里捧着个很干净的小藤篮,里面放着杯盘着匙。

  “爹,就在这里吃吧!”她说。

  “对了,这里暖和些。”

  说着,吴乡约站起来搭桌子,张惠龙也动手帮忙;青儿安排了两副食具,旋即退了出去。随后便是小厮端来了两荤两素的肴馔,一大碗鲜鱼汤。肃客入座,主人喝酒,客人吃饭。

  吴乡约的神情跟刚才大不相同了,谈笑风生,兴致极好了,张惠龙却有些心不在焉,不住偷眼望着门口,惦念着青儿,想再看一看她。

  直到饭罢车来,把油坛装好,青儿始终不曾再出现。张惠龙怏怏然,心中有种没来由的烦躁;想到从此一别,再无见面的机会,竟有些魂飞魄散的光景。

  依依不舍地作别回营,向供奉官割了油坛和帐目,回到大帐;正在察看地图的曹彬喊道:“惠龙,我有话问你。”

  “是!”张惠龙答应着走到他面前。

  曹都监的神情奇怪,似笑非笑地把他从头到底打量了一遍,才微带责备地问道:“你怎么跟吴乡约撒谎?”

  “撒谎?”张惠龙从未受过这样的指责,不由得脸就红了:“都监,我不知道撒了什么谎?”

  “你怎么说从小就定了亲了?”

  对这一问,张惠龙有着梦想不到的意外之感,由这一问,引起了无数的联想,但都是疑惑,莫非这个、莫非那个?对于自己假设的答案,不敢去肯定——因为那太不可思议了!

  “我也不知道你什么心思?”曹彬极从容地说:“你从小在我身边,就跟我的子侄一样;我把你的亲事定下了,吴乡约也答应了。今先定‘帖子’,等从成都班师回来,我再替你办娶。”

  他自己所假设的答案,长官为他肯定了,但是他仍旧有些不肯相信,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

  “怎么”曹彬问道:“难道你还不愿意?”

  这一下才把他的话了出来。“谁说不愿意?”他单膝下跪:“都监,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起来,起来!”曹彬非常高兴地笑道:“这是你为人诚朴的好处!人家父女都看中了你。姻缘前定,一点不错。惠龙,”他正一正脸色又说:“在这里我说句实话,论人品,你可配不过人哦;你须好自为之,努力上进,莫辜负了人家的青睐!”

  张惠龙只是咧开嘴笑着,把对长官应有的礼节都忘记了;但是,曹彬的训诫,像石上镌字般深铭在他的心版上,他觉得受得太多,长官的恩,美人的情,还有吴乡约的好意,这些都必须出尽全力去报答了,才能使自己心安理得——也只有如此,那些深厚的恩情,才能为自己所有。

  于是,他反而把眼前的一切,都暂且抛开了。“都监!”他问:“大军什么时候开拔?”

  “今夜就要上船,”曹彬答道:“下午我放你半天假,去办定亲的事。我已经替你请好一位大媒。”

  这位大媒是江陵府衙门派来做联络工作的一个“孔目官”姓张。等把张孔目请了来,曹彬又当面拜托了一番,同时取出来一百二十两银子,一百两是聘金,二十两作为杂费,请张孔目全权主持。

  “好一件喜事,我来效劳!”张孔目笑嘻嘻地说:“曹都监,这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的吉兆,恭喜,恭喜!”

  “彼此,彼此!”曹彬微笑着答道:“我们这里有人做了江陵府的女婿,多一重渊源,要请大家看在亲戚面上,格外支持。”

  “这还用说吗?军民一家,万事亨通。”

  于是张孔目带着张惠龙又回到城里。都是姓张,一个叫“大哥”、一个叫“兄弟”;做“兄弟”的张惠龙,到张孔目家拜见了“大嫂”真个一见就似亲人,十分投缘。

  张孔目亲自写好了“细帖子”张“大嫂”便依照一般定亲的风俗;用红丝络装上四瓶酒,每瓶酒上两朵绢制像生大花,连同帖子、聘金都装入朱漆木盒,叫人提了,一起到吴家来求亲。

  吴乡约已早有准备,厅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挂上一张和合二仙的中堂;上首祖宗神龛前,燃着明晃晃一对红烛,他自己换了一领见官府才穿的半新蓝袖袍,笑容面地了出来——张孔目与他原是人,说话就格外方便了。

  肃客上堂,略略寒暄,张孔目把提盒打了开来,请吴乡约过目。他只把“细帖子”看了看,拱拱手说:“高攀,高攀!”

  “休得客套了!”张孔目说:“今之事,要做个权宜之计。原是看中了我这兄弟的人才,爱亲结亲,不如此刻先定了名分,改了称呼吧!”

  吴乡约不便作声,但在笑容上看得出,是赞成此举;张惠龙便站到正中,躬身朝上行个军礼,喊一声:“岳父!”

  “生受你了!惠龙,请坐,请坐。”

  一句话未完,屏风后面爆发一连串的娇笑,有个尖嗓子的声音在说:“新女婿上门了!拿喜果来吃。”

  接着是又笑又闹的一阵谐谑,其中夹杂着青儿的细声软语,有央求、有嗔责;屏风下裙幅凌乱,看上去总有七、八个女孩子包围着青儿。

  大家都觉得有趣,特别是张惠龙,神魂飞越,第一次领略到飘飘仙的感觉。

  “恭喜,恭喜!”门外有声,拥进一群人来;吴乡约慌忙起身接待,为张孔目和张惠龙介绍;这些都是街坊邻居,应酬了好一阵才散去。

  城里恢复了清静,同时也保持着沉默,但客人却未告辞;张惠龙舍不得走,张孔目不忍催他走,而吴乡约正在思索着留客的藉口。

  有了,他很容易地想到:“多蒙大煤玉成,就今备一杯水酒,也算一点谢意。”他看着张惠龙说:“也算为你饯行。”

  “好极,好极!”张孔目拍着手说:“我要叨扰。”

  于是吴乡约告个罪,回到内室,跟青儿说要留张孔目吃酒。她还不曾有所表示,她的那些女伴,个个自告奋勇;都是邻近的女孩子,各人回家,有鱼拿鱼,有,一刻之间,凑成了一席盛馔的材料,洗剥切割,烧火掌灼,七八个一起帮忙,反倒不许青儿手,取笑她是个“新娘子”只合端坐不动。

  依旧是在那间东厢房里设席,张孔目上座,张惠龙打横相陪,吴乡约坐了主位。酒过三巡张孔目又出了花样。

  “吴乡约!”他说:“我虽是个现成媒人,总算也是个媒,却还是不曾见过你家小娘子。回得家去,拙荆问起我来,吴乡约的闺女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人才如何出众?叫我怎生回答!”

  “啊,啊,这是我失礼了!”吴乡约也懂得他的意思,顺势答道:“我叫小女来拜谢!”

  一叫青儿,她自然害羞不肯出来,经不住女伴架,心里也想再看张惠龙一面;便半推半就地到了东厢房门口,翩然而入,眼观鼻、鼻观心地低头站着。

  “好出色!”张孔目喝彩,拍着张惠龙的肩说:“兄弟,你前世修来的福气!”

  张惠龙喜不自胜,却是矜持地微笑着;吴乡约当然也十分得意“女儿!”他说:“拜谢张家伯父,多亏他成全!”

  青儿轻声答应着,就在筵前,盈盈下拜。

  “这一声‘张家伯父’倒不好轻受。”张孔目笑着思索了一下,想起随身带着一块汉朝用来辟的“玉刚卯”便解了下来,双手捧了过去:“来,来,侄女儿,这算是我的一份见面礼。”

  “这太贵重了。不敢当!”吴乡约不安地说。

  “我也不尽是媒人的身分。我这兄弟也姓张,是一家人;就算我大伯子送弟妹的一份贺礼。”

  “多蒙抬爱!青儿,还不道谢?”

  于是青儿接了那块玉刚卯,再一次敛衽为礼。等抬起头来;恰好与张惠龙的目光撞个正着;心头怦怦跳,不由得把张粉脸得通红。

  张孔目与吴乡约互看了一眼,已取得默契。青儿这时自觉再无理由留在那里,便移步要走,吴乡约急忙喊了声:“青儿!”

  她站定了脚,看着她父亲,她父亲却又看着张孔目;他便正一正脸色,看着张惠龙和青儿说出几句话来。

  “已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了帖子,定了名分了。你们都休不好意思,彼此心里有话,正好趁这一刻说一说,省得以后牵肠挂肚。我们酒也够了,到外面也另有几句话说,你们在这里谈谈。”

  一听这话,张惠龙心跳,青儿着急,一手的冷汗;可是谁也不曾说话,眼睁睁看着他们离了席,只觉得异常局促,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到底张惠龙是男子汉,微笑着先开口:“我不承望有今天这一天。”

  背窗的青儿看了他一眼,依旧把头低了下去,只把玩着手里的那块玉刚卯。

  “我自己也不知道好在那里?人家都说我傻,心肠直,不会耍花巧。小娘子,说实在的,我怕你看走了眼——”

  他一开口说自己时,她就连连向他使眼色——她知道女伴都在窗外窥探;他这些话,正好为她们用作取笑之资,所以不教他说。无奈张惠龙不识眉高眼低,越说越高兴,她便着急地埋怨他:“你说这些话干什么?”

  “喔!”张惠龙异常歉仄地:“我不知道你不喜听这些话。”

  “也不是不喜听。我原不——”

  她本来想说:“我原不嫌你。”话到口边,猛然意会,这句话落入女伴耳中,是说不完的话柄,所以突然顿住。但经此两句对答,陌生羞怯的感觉是大大地减少了,自然而然把头抬了起来,很大方地看了看他。

  他也在看她,彼此打量,无不喜悦;嘴角都不自知地挂着笑容。

  张惠龙贪看着她的明眸皓齿,忘了说话;在青儿,湖湘女儿原本明,羞意一减,索自己先开口来问他:“官人不知那一天动身?”

  “只在今夜就上船。”

  青儿失声轻呼:“这等匆促!”

  “兵贵神速。若不是为了备办油坛,早就开拔了。”

  若不是为备办油坛,何来这桩姻缘?青儿心里在想,世事奇妙,便自己能挑个梦做,也不见得想得到此!

  “去得匆忙,回来多半也快,你放心好了。”

  “我没有什么不放心。”青儿紧接着他的话说,语气似辩白、似安慰;但接下来却又问:“何以知道回来得也快?”

  “那是曹都监说的,只一破了夔州,直下成都,孟昶的军队,不堪一击。至多一年便可班师。”

  “你是说一年?”

  “是,一年。

  青儿的眉眼越发舒展了,凝望着空中,只见她长长的睫,不住闪动;那双漆黑的眸子,让张惠龙想起初为小卒,在曹都监帐外守夜,深夜无聊,每每凝视星空,暗云中星星闪耀,令人兴起无限神秘幽邈之思,便仿佛就是她此刻的这一双眼睛。

  她的心事想停当了,把视线依旧落在他脸上:“锋镝无情,你要自己保重!”

  “你放心!死生有命,胆越大越无危险。”

  这句话让青儿得意,不自觉回身看了一,意思是告诉女伴:你们看看,这才是男子汉!

  “我就怕一件,班师回京,也许不走峡路。”

  “走那里?”

  “走陆路。由成都出剑门,走褒城斜道到汉中;然后东过长安,出潼关,经函谷回汴梁。”

  “唷!”青儿皱着眉说:“听你说这些地名,好噜苏费事!”

  “这话不错!”张惠龙被提醒了,欣然说道:“那条路太费事,应该还是从三峡回来,下水船多快!何必去走那条路?不会,不会,一定还是经过江陵。”

  青儿好笑,都是你一个人的话。但也正见得他的诚朴;这样想着,心里漾起无限情思,有些心跳脸热,怕再谈下去,不免越礼,所以又说一句:“一路顺风!”

  这是作别之词,张惠龙自然听得出来,想答一句什么的,偏偏想不起来,只怔怔地望着,四视,尽在不言。好久,青儿觉得眼眶发热,心中一惊;赶紧回身,拭一拭眼,定一定神,掀帘而出——院子里空落落地,什么人也没有;女伴知趣不来打扰,还是让爹爹把她们劝走了?她不知道。只稍微有些海意,早知如此,还可多谈一会。现在,当然没有再回进去的道理。

  等她一走,张孔目随即进来,与张惠龙一起告辞。吴乡约已备下回帖,再在原来的酒瓶内,盛淡水,放上几条活鱼,另加一双用红绢扎好的竹着,这有个名目,叫做“回鱼箸”

  “回鱼箸”一拿到营里,少不得有人会问;张惠龙怕弟兄们起哄开玩笑,把它送了给张孔目,只拿着女家的帖子,回去报告曹彬。但尽管他做得隐秘,营里依然晓得了这件喜事,众口相传,津津乐道,士气越发受到鼓励。同时民间也在谈着这桩佳话,对平蜀的大军,越发觉得亲切。这些都是曹彬事先所不曾想到的。

  自江陵到宜都,沿江列布的归州路平蜀大军的战舰,一夕之间,消失无余;由战棹左右厢都指挥使杨光美领头,战棹部署武怀节押后,按照预定程序,向西移动。五十艘螳螂头柏木船和一千名纤夫,集中在沙头市;由此装载辎重,紧跟在战舰以后,作为接应。

  马步两军则自江陵西北,经当转到夷陵待命——曹彬接受了刘光乂的要求,改由陆路列夷陵;因为由此出南津关到归州,尽是山路,行军极其艰苦,为了保持马步两军的体力,修正计划改在夷陵由水路运兵到巴东,这样,在那里就要征用大量民船,必须曹彬亲自去主持。

  他带着张惠龙和马军都监米光绪,步军都监折彦斌,轻骑先发;只费一天功夫赶到夷陵,拜访郡守,征雇船夫。等马步两军先后抵达,立即装载。接着,战舰和辎重船也到了,重新安排行军序列,战舰在前,运兵船居中,辎重船最后,连江百里,帆纤不绝,前队已到诸葛武侯所建的黄牛庙,后队不过刚入西陵峡。

  刘光乂以一只“海鹘”作为中军坐舰——战舰的名目甚多,威力最强的,名为“拍竿”船有五层楼高,要用到八百名士兵;船舷两侧,设置五十尺高的巨木,上嵌大石,平时用麻绳系住,当敌船进攻,只要到了左右五十尺的范围以内,绳索一放,巨木倒下,以雷霆万钧之势,下击敌船,当者必碎,这就是“拍竿”相传为杨素承隋文帝之命,在夔州白帝城前江上所造,曾大收破陈之功。

  其次是“楼船”船中建楼三重,外列女墙,墙上开弩窗矛,并有小型的炮车。船长百尺,可以驰马。但“拍竿”和“楼船9,都必须在宽阔的江面上,才能发挥威力;三峡中并无用武之地,所以平蜀水师,所用的是中小型的战船,以轻捷为主的“蒙冲”、“斗舰”、“走舸”和“海骼”

  “海鹘”的形状很奇特,头低尾高,后小前大,左右两舷,特置浮板,作为稳定船身之用,那浮板形如鹃鸟张翅,所以名为“海骼”;它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管什么惊涛骇,不愁倾覆。行军途中,主帅左右有许多幕僚作业,是非要一只比较平稳的船不可的。

  在这只船上,刘光乂和曹彬,无心观赏峡中清幽雄奇的山水,也无闻于凄清酸楚的猿啼,他们密切注视着舟行的安全和大军经行名闻天下的蜀江之险,所可能发生的诸般难题,不时发出提示式的命令,作为“传令船”的“游艇”往来传递。

  大队入西陵峡,过明月峡、虾螟碚、黄陵庙,前队将抵归州境界,后队犹在黄牛峡以西;这是第一天的行程。

  主帅坐船泊在獭西面的一处滩前,一天辛若,刘光乂召集僚属会饮;等散去时,已经月上东山,但只遥见千丈峭壁之上,小小的一团白光,峡中依旧暗沉沉地,鳞次栉比的战舰民船,藉着桅杆上“灯号”的映照,勾勒出来的阴影,显得格外雄伟。江水呜咽着拍击船舷,发出一阵阵“刷哗——刷哗——”的声音,令人兴起一种莫可言喻的神秘中,带着恐惧和兴奋的感觉

  曹彬住宿后舱,勤劳王事,惦念着先遣部队的李进卿,一直未能入梦。这天是十二月十四,月到中天,峡中通明,忽然动了游兴,便悄悄披衣起;惠龙就睡在他前,这时也惊醒了,着眼问道:“都监,可是要到船头小解?请当心些,傍晚有个弟兄,就是这么一下子掉到水里,连尸首都找不到了。”

  “我想到滩上去走走。”

  张惠龙一跃而起,精神拦擞地说:“我陪着都监去!”

  “也好,”曹彬又说:“轻声!别吵醒了别人。”

  于是两人轻手脚轻地出了后舱。守卫的士兵在凛冽的江风中,执行勤务;看见曹彬,趋前为礼,帮着张惠龙搭好跳板,让曹彬到了滩上。

  滩是石滩,一脚高、一脚低向前走去;张惠龙眼力好,俯身下去,抓起一把石子看了看,惊喜地喊道:“都监你看!”

  接过来细看,是五的石子,有青有红,奇形怪状,十分可爱。“喔!”曹彬说着:“我知道了!”

  “都监知道了什么?”

  “原来这里就是‘使君滩’。”接着朗声道:“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都监诗,”张惠龙笑道:“想来这个滩必有典故。”

  “八百年前的事了。那时蜀中归刘璋统治,昭烈帝刘备入蜀;刘璋派人来接,就在这里。那时称刘备为刘使君,所以这里叫使君滩。”

  “好兆头!我们副帅也姓刘,这下子一定很快到成都了!”

  “咦,惠龙!”曹彬打趣他说:“你怎的突然变得聪明了?莫非受了你那未过门的媳妇的教?”

  提到青儿,张惠龙心里像倒翻了一盏,憨笑着说:“都是都监的恩情。”

  于是他把那天与青儿单独相处的情形,细细说了给曹彬听;也说到这两天弟兄们都在羡慕他的话。

  “只要各人肯努力上进,成功立业,尽有机会。”曹彬忽然想起件事:“明天你坐了传令的游艇,到夷陵来的那些船上去看看。‘南人行船,北人骑马’,马步军都不习惯风,看着可有晕船的?”

  张惠龙把他的命令紧记在心,第二天一早便到各处去了解情况。他的报告还未来,后队有只船出了事。

  出事的地点在空(舟令)峡,那里有个暗瞧,共是三块大石头,成“品”字形隐在水中,称为“三珠石”三珠石制造了三个大漩涡,称为“头珠、二珠、三珠”是舟行极险的地方。

  过三珠石全看舵工的本事,只对准三珠石直航,到得相近,自然左转,绕过三珠石,立即回舵,就可险,但说来容易,临事之际,出以镇静,丝毫不,却非常人所能。战舰上的舵工经常在峡中练,自然不难;民船上的舵工也都是好手,也应该可以履险如夷;难就难在坐船的人惊惶失措。

  那是夷陵来的一条船,装载的是马军;舵工事先已作告诫,并且极力安慰,那些从未涉过风波之险的马上健儿,仍不免惴惴不安,因此注意力分散,其中有个人忘掉把马戴上眼罩,到了三珠石将近,漩涡中翻着白沫,风涛如吼,那匹马受了惊,就在要转舵的那一刻,昂首长嘶,跳踉不安,船只失了控制,砰然巨响,在三珠石上撞成无数碎片,落水的人和马,卷入漩涡,不消片刻,连木船碎片,一起旋入涡心,直下千寻,无影无踪。

  目击的人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只不过喝杯水的功夫;一只大木船,二三十人,十几匹马,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恐怕那些人到葬身江底,还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这太可怕、也太不值了。

  刘光乂接得报告,除了立即下令查报被难人员姓名,指示照阵亡的条例办理抚恤以外,接着就把曹彬请了来,商量此事。

  “行军自然难免发生意外,就怕影响士气!”刘光乂着手说:“总得想个办法来防止才好。”

  “是的。”曹彬很沉着:“我已经派人去调查了,等有了报告,再筹对策,比较切实。”

  张惠龙的报告,很快地来了。他适逢其会,正好听到马步军的许多怨言;第一天入西陵峡,初历新奇的环境,而且风涛平静,大家都还不以为意,经历这一番奇险,就看出来人地不适,虽强亦弱。马步两军中晕船的倒还不多,都只觉得局促在一隅之地,十分气闷;如果再不明不白葬身在三峡之中,更是死不瞑目。还有些人则以为本是纵横驰骋的好身手,此刻听人摆布,觉得委屈,所以一致的抱怨是不该让他们下船。

  到了新滩泊舟,马步两军的指挥官,根据部下的反映,正式提出了报告,要求由此循陆路到巴东:“本来在新滩就要‘起拨’,好拉空船过滩。”马军都监米给说:“不如趁此起岸,也省了许多手脚。”

  接着,其他将领也力陈舍舟登陆的好处,刘光乂有些心动了;但看到曹彬只是沉不语,便不肯轻下决定,转脸问道:“国华,你的意思如何?”

  “我有看法,或者不为大家所赞成。”他徐徐发言:“计划不宜轻易更张,命令尤须力求贯彻。”

  话是冠冕堂皇,但说来容易;如果拿不出办法,空言无补实际。倘是别人,张廷翰和高彦晖等人,一定会提出反驳,只为了一向言不轻发的曹彬,所以大家保持着沉默,用期待的眼光催促他作进一步的解释。

  曹彬有成竹,环视请将,从容问道:“我请各位试答,如果今不是行军,而是赴敌,除却水程,别无他路,又如何舍舟登陆?”

  这一问把大家都问住了,面面相觑,无人作声。

  曹彬的本意原不在难人,所以紧接着又说:“归州路水陆相辅,但我寡敌众,且又以劳对逸非集中兵力,进行逆袭不可;以故本路兵员,说实在的,并无水师步兵的区别,在三峡,步兵亦是水师;过三峡登陆西进,水师就是步兵。”

  “不错,一点不错!”刘光乂悚然动容,提醒大家:“曹都监提示的这种宗旨,十分重要,请各位务必记住,同心一德,莫分彼此。”

  “副帅和都监的指示,自然要遵从。不过,马步两军弟兄的愿望,也不能不顾。”年纪最长的高彦晖,掀髯扬眉,侃侃直陈。

  “当然,当然。”曹彬点点头,看着水师将领杨光美和武怀节:“我想把装载的方法变更一下——马步两军弟兄的情绪不安,无非因为不识水性,心怀恐惧的缘故:如果有人在旁边安慰解释,壮他们的胆,情形就会好得多,所以,我的意思是水师和马步两军,混合配置。不过,你们两位得告诫部下,要好好照料马步两军的弟兄!”

  他的这个办法提了出来,在座诸将无不欣然同意。杨光美和武怀节自然也无异议;当时就定了原则,重新编组,把民船上的马步两军,出三分之一在战舰安置;水师调出同样的人数,平均分配到每一条民船上去。

  这一调动的效果很好,没有经历过风涛的弟兄们,在水师的慰抚鼓励之下,逐渐胆壮能够涉险不惊了。
上一章   大将曹彬   下一章 ( → )
大将曹彬是由高阳写的历史小说,本页是大将曹彬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大将曹彬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大将曹彬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大将曹彬》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