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是由午后方晴写的架空小说
阿奇小说网
阿奇小说网 短篇文学 武侠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乡村小说 重生小说 穿越小说 言情小说 架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玄幻小说
小说排行榜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推理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竞技小说 科幻小说 伦理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深宅旧梦 情栬西游 滛情幻影 心畸之夺 情卻双轨 绝地羔羊 四面春风 龙之物语 风韵犹存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奇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作者:午后方晴 书号:38017  时间:2017/8/9  字数:7429 
上一章   八百二十三章 冰火    下一章 ( → )
很厚的一份札子,第一个递到曾公亮手中。

  其实曾公亮坐在这位置上也是如坐针毡,无论郑朗或者富弼,资历、才能与学识皆超过了他。

  没办法,两个谦谦君子就是不上位,自己只好扛着。打开翻阅,第一个就是讲财政,政令渐渐畅通,后面进行了一些微调,赵顼用费节俭,郑朗琢磨着今年财政亏空要少,不会超过四千万,这是指物的,化为钱,不会超过三千万缗。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若是银行监收益上来,能勉强持平。但有一个前提,今年风调雨顺,西北也没有大型战事,还有下半年平安,政令畅通,同时山陵费用大多从银行监挪用过来的。若是下半年数月政令不畅,改革失败,或者一有灾害,有战事,绝对不是止这点亏空。。 。

  危机很严重,不能疏忽。

  曾公亮不语,是事实,狡辨不了。

  其实郑朗若再认真出手,危机会变得更轻,但郑朗今年不会多出手,主要就是改制。危机消失,改制休想。让这个危机悬于诸人头顶上。

  别人也不知道他的心意,曾公亮也不知,继续往下看。

  第二件事就是说监,郑朗会再推出两监,让大家配合,这些监的契股不用钱帛购买,而是择各州县的善户,以及欠负户注资进入。曾公亮狐疑地问:“何监?” 。

  郑朗推出四监,安眠监与蔗糖监,是在地方推出的,收入也不可小视,每一年给朝廷皆带来一百多万与两百多万缗钱的收益。两相合起来,几乎相当于盐专营的一半收益。

  在朝廷推出的两监更是赅人听闻,若没有这四监支撑。曾公亮都无法想像现在国库会变成什么样子?但他就没有想过。正是这些额外的收益。加上南方,以及商税的增加,导致韩琦对经济控制越加散漫,最后无可收拾。大臣反对,只好遮掩了。是好事,用得不好,反成了坏事。当然也成了郑朗说服大家改制的有力证据。

  有一监曾公亮是知道的,就在郑家庄研发,似乎是冶炼有关。但另一监呢?

  “说出来就不灵了,明年烟花三月之时吧。”郑朗道。改制未结束之前,根本不可能公布。

  “为什么不让契户向朝廷支付财帛?”

  “明仲,三月荒之季,贫困百姓家中食粮不足,仍留下种籽,以野菜补饥。为何不将种籽吃下去?”

  就是让出一些小利,一旦改制成功。一年会省下来多少钱帛?

  这些契股就是让豪强权贵向朝廷妥协的。

  改制必须,但郑朗手腕一直不是很强硬。下面还是一系列的妥协。王安石与吕惠卿将四千名京官压缩到一千六百人,两万五千名正式的差官压缩到一万五千六百人,那是不大可能会实现的。

  郑朗进谏,在这基础上,让京城各部司以及地方各部司,略略酌情增加一些名额。未说多少,但这是基础,纵加也不会加上三四千人。然这样一来,大家能缓一缓。

  裁一万名差官与裁五六千名差官,质还是有所区别。

  曾公亮叹了一口气,实际执行下去,增官容易,裁官难,不要说裁几千名差官,就是裁几百名差官也不容易。看一看并组后,并出来的七百余京官,自己最少收到一百多封求情书信。

  但不裁怎么办呢?

  继续往下看,下面就是说如何裁的,七十以上者劝退,只要没有特别才能,强行劝退。

  体弱多病,或者身体有严重残缺,比如听觉视觉出现重大问题,严重影响到执政者,强行劝退。若中间岁数不大,身体将养好了后,重新让中书铨选。

  不作为者,对百姓残暴者,处政昏暗者,强行劝退。这一条由百姓投诉,监察司查问,与中书裁决。即便重组,地方还会冗官,重组后,许多州县官员超标。根据前三条,各州知州与通判审核,交给监察司查问,再与中书批准。至于各州知州通判,则由监察司根据民间反映与亲自查看后的结果,直接与中书批议。

  也算是一种方法,不能裁,只裁一些无用或者不好的官员。曾公亮忽然一件事,让各州自己判断裁去何人,是将所有州府的官员一起拖下水。不然中书执行起来,反对声音更大。

  曾公亮未想到,心中只是叹道,那有那么容易的。继续往下看去。

  前者是差官,后面还有一个群体,庞大的无差有职官,三阙一,可想有多少职官?一旦有差空出来,这几年吏治败坏,无一不奔竞,也带动了整个官场作风低下。

  为何有争,若是一个个有上古士大夫风采,象富弼那样争不了,俺就退吧,又何来的争?这也是官场风气变坏,戾气增加的原因。

  养职官不如养差官费用大,也得要养的,有的高级职官一年也需几千缗钱薪酬。职官同样控制,治平时官员三年一迁,现在改成四年一迁,若没有特殊情况,例如重大功劳者,必须在所在官职上呆上四年,以便政策有延续,省得官员来往繁频,朝令夕改。门荫制由一年一人,暂且改成一年荫一人。什么时间官员轻平到了景祐之时,什么时候重新酌情恢复。

  实际不可能恢复到景祐之年,已无形中成为新的门荫制度。其次便是节制科举进士数量。从源上,将冗官现象控制住。

  曾公亮又是一声叹息。

  办法是好办法,但执行起来会有多难?

  重新恢复与完善监察司,其他京城各部司都在缩减,唯独扩张的就是御史台,也就是这个监察司。

  每路设一下属机构,一正使,一副使,两名文书,四名巡官。四名书吏。书吏非官。乃是吏,就是算账的会计,一路增加了八名官员。职责是巡查一路税务执行情况、官员作为、民间冤情以及保甲法、免役法、仓法以及其他种种,军政务皆人巡查之权。那怕是转运使的账册也可以有权拿出来翻阅。但只有巡查权,很大的巡查权,却没有过问权参与权,发现问题。向御史台汇报,御史台根据情况向两府三司或者皇上汇报,或者对相关的官员进行弹劾。

  未必能起到十全十美的作用,明朝东西厂与锦医卫都未实现,一路仅八名官员与四名小吏,如何实现,但能给各路官吏一种震慑。曾公亮抬起头,看了看御史台十几名言臣,嘴上苦笑,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继续往下看。

  乃是一份长长的名单。

  近两千五百人名单,包括各个部司都有。还有那七百余裁减下来的京官。

  因为此次重组,牵连到各州各府,不但是重组,还有审核破坏掉的免役法、仓法、保甲法与各地兵士情况,未来成立的监察司是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的。

  从各部司出近两千五百名官员,由范纯仁坐镇于京城遥控指挥,再由十名言臣率领,到各州县巡查执行情况。这部分京官,根本各自的才能与表现,有的在巡查后调回京城,继续担任原职或者升迁,有的填补一些不良地方官员的职位。还有一些表现不好的,就要陆续裁去了。

  曾公亮终于看出来,为了削减官员,让地方官对付地方官,甚至让这些京官对付地方官,一个个想保住差职,不拼命不行哪,地方官员肯定会互相攻讦,下去的京官肯定找地方官员麻烦,以便多出空缺让自己填上。

  中书麻烦无形中减少。

  哭笑不得的抬起头,看着郑朗问道:“行知,若此,京官是否太少了?”

  这一去整去了一大半京官,难怪前几天郑朗天天在看京官的履历。

  “明仲,不少,足矣了,若不是考虑到争议声会很大,一千京官也足矣。”郑朗淡淡地说。一千名京官肯定不够的,不过重组后政令畅通,一千五百名京官足矣。但郑朗也不敢说只要一千五百名京官,最终数字不会少于两千五百人,否则自己会马上被天下的士大夫们活活下台。什么都结束!

  这是严厉的措施。

  下面又有安慰的措施。

  一些官员裁减下来,若不服,请拿出证据,自己做了那些政绩自辨。防止上级官员借机打的。重新给一次机会,一旦实施下去,一路几乎有近两百名京官巡查,不可能两百官员一起协同上司做污证吧?

  第二条,就是裁减下来,最少会保留职官,继续拿薪水。还给机会,除了老弱病残,严重昏庸无能不作为或者苛民的官员,大部分官员会有新的起复机会。宋朝各地义学已经不少了,郑朗推动之下,义学更多,但师资力量很薄弱,这些退下来的官员有许多是进士,让他们进入这些义学书院授学,顺便进行自我反思,有贡献者,以后官员有缺,再度优先起用。其次以职代吏,保留职官官职与薪水,跟随一些良官后面做小吏,学习观摩,进行第二次变相的磨勘,表现好者同样再度优先起用。

  若化官为吏,就是裁去两万名官员,也安排下去了。

  三条活命机会,怨言必会减少。

  看到这里,曾公亮再度苦笑起来,对郑朗说道:“行知,智慧天无无几人能及。”

  还会有怨言,但这样一来,反对声音必然弱了许多。

  曾公亮都这样说了,赵顼长松一口气。

  郑朗第一步就从官员入手,赵顼心中底气一直也不大足。

  继续往下看,这些京官下去,不是看官员表现,还有许多任务。免役法顺利执行了十几年,若从郑朗自太平州算起,都有三十多年历史。如今全部破坏,一部分乃是官员不作为,懒得收,省得得罪人。一部分是巴结权贵,将免役钱往五等以下户上摊派。全面恢复旧制,对各州县进行审查,若地方所有豪强纷纷反对,也可以,恢复原来的差役法。两种选择,要么恢复旧免役法。自四等户以上分户等收入摊派免役钱。要么全面执前原来苦副的差役。反正宋朝还有七十几个州府依然在执行着差役。不多这一个。

  曾公亮又是苦笑。

  接下来就是保甲法,保丁多了,训练却在下降,还有许多一二三等户为了那个免税。充五等户进去。故病又犯。就是郑州都出现了类似情况。大规模的盘查,保甲法依然还在盘查之中。允许其改过自新,将税务补齐,不追究责任。甚至将他们作为善户,作为优先进入新监股户行列。若不改正,不但强行让其将漏税补充进去,还按照国家律法进行笞杖或者刺配。

  终于看到一开始就说两监的作用。

  招安式的苟和妥协,无奈,不然执行不起来。

  查的还有各地税务情况,于各州各县,甚至重要的村寨,将国家税务标准张贴,若有官商勾结者。举报者能得其漏税款三分之一,若有重税者。向监察监举报,派人核查,朝廷将重税款项全部退还。

  未提破坏的仓法。

  多是挪用,而它则是重中之重,那场大旱,不远了。但现在不能急。

  各州县减裁的吏差仅是淡淡提了一下,若各州县感觉不便,向此次下去盘问的京官们倾诉,再经审查,与中书过问。酌情减少裁减数量。

  最后就是隐田与并州县。

  提到隐田二字,曾公亮更头痛,也在查问当中,此次共计六十个州,看到这个数量,曾公亮眉头都拧在一起。然而细细看下去,又冲郑朗苦笑地摇摇头。太狡猾了,六十个州,数最巨大,可这些州有一个显著特点,那种顶尖的豪门几乎没有一个。肯定得罪了许多人,但不会得罪顶级豪门。又能起到震慑作用。

  但曾公亮也不知道,至于一些顶尖豪门,早晚郑朗打算碰的,此次一举将基础奠定好了,未来数年内,必拿几家动手,否则震慑力一直不足。至于隐田如何查,以前已有了严密的制度,仅是没有执行罢了。未说,接下就是并的州,一共并去三十二个州军,一百四十二个县。

  动作不可谓不大,但有种种的妥协,还有两监利润的惑,以及一些巧妙的安排,难度会有,争议声与反对声音也会很大,但比曾公亮预想的会小。

  看完,曾公亮说道:“陛下,臣不知对错。”

  虽与郑朗关系不错,这次动静太大,后果曾公亮无法预料,只能摸棱两可地回答。

  说完,将它递给富弼。

  一个个查看。

  有的说好,有的沉默,有的反对。

  两封札子皆很长,主要是名单与报表,关心则,关心的主要是自己这一部门,可谁没有门生子弟亲戚好友呢,因此看得慢。

  赵顼拿太监上茶,然后站起来,亲自替曾公亮沏茶。

  “陛下,臣不敢当啊,”曾公亮差点吓得直哆嗦。

  “曾公,国家危急时刻,还望曾公助朕。”赵顼说道。大家先将私心放到一边去吧,帮助朕将难过熬过去。

  做得十分谦卑,一是心中急,二是多少受了郑朗影响。

  可是喝着皇上亲自沏的茶,许多人心中五味杂陈。

  一转茶倒下来,反对声音弱了很多。

  也不是大臣私心重,知道好处,免役法重新振兴起来,保甲用真正的五等户保丁,减裁官吏,一进一出之即,有可能就是两千多万缗钱,若再有其他的举措,国家很快就会出现节余。

  但实施下去,sāo动太大,谁都没有信心。即便支持的人,也未必能做到信心

  既然一起不反对,赵顼说道:“草诏。”

  “陛下,莫急,臣不敢担任,”范纯仁说道。

  “你是怕麻烦?”赵顼不悦地道,别人不行,你可是郑朗的学生,范仲淹最优秀的儿子。

  “非是,臣才能不足。”

  “范卿,之所以郑公推荐你,有几个原因,一是你性格温和,若是酷吏,此举必会引起更大的争议。国家虽困难,还是要以温润清静为主。故你是不二人选。二是你的德cāo,处事不公,不能主持,也非你莫属。三是你的才干,无才干只会引起严重混乱。非你莫属。不过执行后。朕会让中书三司派官员协助你。”

  范纯仁张口结舌。是欣赏,还是将自己往火海里推。

  郑朗道:“尧夫,让你主持,乃是我的建议。陛下不是夸你。至少我想不出除你之外,有第二人选担当。非是你才干超过其他人,乃是此位只有你最合适。但没关系,若遇到困难。我与介甫到时候会相助你。”

  范纯仁无话可说了。

  不但颁发天下,王安石与郑朗的札子,还有报纸刊登。

  果然一出,天下轰动。

  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喝彩的,还有咒骂的。一旦真执行,无数大户利益受损,就是简单的门荫制,一年一次改成五年一次。官员会少荫举多少子弟亲戚门生?

  若全部赞成,那才是怪了。

  但有奇怪的一幕。还有许多人询问两监的事。郑朗含糊地回答:“一监有可能不亚于太平监,还有一监虽不及前监,既然我放于朝堂之上,规模也不会少。这是眼下的两监,将来人口更加稠密之时,还会有一监,那一监规模有可能会超过银行监收益。”

  前面放出,后面赵顼就将郑朗喊到宫中询问。

  郑朗悄悄地讲解了大半天,赵顼脸色凝重。郑朗道:“非如此,益庞大的宗室,以及更加稠密的人口,无法解决。”

  赵顼脸上还在犹豫,郑朗又说道:“莫急,还早着呢,况且到时候也能观后效后做决定。先将天下争议声稍稍平息再说。”

  “倒也是。”

  随后范纯仁与郑朗以及王安石,一起忙碌起来。两千多名史无前例的京官下去,仅此一项所带来的出差费,就达到了一百多万缗。但没有办法,一旦解决再度的冗兵,安置费更高。

  实际下去的京官眼泪汪汪,既然让他们下去,他们中间都有可能裁去一半人。没有办法,只好拼命地找地方的把柄,一是立功,二是腾出更多空缺,空缺越多,自己即便不能回京城,也能外放成差职。

  前面下去,后面各个奏折就象雪花片一样飞来。不但有奏事的,还有吵闹的,反对的,整个宋朝就象水煮一样。

  最后郑朗索学习李林甫,在中书里准备一个小便殿,夜晚就在中书办公。

  这是最难的几个月,过后,到了明年,不但费用节省,政令也会更加畅通。那时郑朗也不用如此忙碌。但想不吵不闹,没有一年时间休想。

  就在这时候,西北堵事了。

  西夏强横,就强横在横山,也就是后来的白于山各部。原先张亢就曾上书,山界诸州城寨,距边止二三百里,夏兵器甲虽利,其斗战不及山界部族,而财粮又尽出山界,建议朝廷招降各部。

  韩琦与范仲淹也上书过类似的建议。

  郑朗做法更是**的,西夏战争频繁,民不聊生,横山诸羌思内附。种谔知青涧城,西夏酋长令凌要求内附,郭逵未到延州之前,延州知州陆诜不生事,不纳。那时朝廷已经诏书郑朗进京,种谔随郑朗时久,知道郑朗想法,要求纳。

  郑朗要上位了,陆诜不得不考虑种谔的想法,书奏朝廷。

  朝廷为此产生争议,诏还未下,西夏人居然得知,将这几十羌账几万羌民迁向兴州。种谔看到郑朗再复起用,胆子壮起来,派使追上。几万羌户一下子冲过边境线,涌向宋朝。正好那时西夏派使助永厚陵,赵顼闻讯后,派人安抚李谅祚,重开互市与岁赐,又从可怜巴巴的国政中出一些钱帛,作为额外补偿,安抚西夏。

  权当我们宋朝从你们西夏买来几万名部曲吧。

  李谅祚不服,派使哼唧。若是向赵祯说,说不定看到国家财政困难,还能将几万羌民讨回去,对赵顼说,什么用也没有。此时国家正在改制,赵顼也没心思理睬他们。打就打,虽再战,宋朝财政会更困难,你们西夏也得要考虑战争的后果。

  没有顾西北,可西北又有事了。

  乃是绥州。

  绥州有铁碣二山,还有无定河,本来是易守难攻之地,因为宋太宗时赵保忠就擒,为西夏拥有。李谅祚之时,又在此设一个军司,名为巨镇。当地豪首乃是嵬名夷山与嵬名名山,算是西夏的宗室。然而李谅祚凶残好yín,过大酋豪家看中有姿的妇女,皆强行之。也了嵬名夷山家的女子,再加上西夏困窘,嵬名夷山暗中潜入青涧城,向种谔请降。

  种谔同意了,可随即想到另一个人,嵬名名山。不是看中嵬名名山,而是看中了整个绥州!
上一章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下一章 ( →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是由午后方晴写的架空小说,本页是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